
文 | 吕雅宁
编辑 | 苏建勋
(资料图)
5月8日,美国纽约时代广场街头,全球最大的燕麦奶公司Oatly竖起这样一个广告牌:
一边是Oatly的产品宣传,另一边是Oatly给乳制品品牌留出的广告位,但前提是他们公布自己的产品碳足迹。
Oatly声称,他们愿意向披露碳足迹的乳制品竞争对手提供免费广告。
Oatly在广告牌上留出一半空位给愿意公布碳足迹的乳制品企业。图源:adweek
燕麦奶和乳制品行业一直在减碳路上争论不休,燕麦奶巨头Oatly这次把争议点指向一个可量化的数据——碳足迹。
今年1月,Oatly开始在其美国市场的几款产品上标注环境信息,算是饮食行业里为数不多的主动公开具体产品碳足迹的企业。
Oatly在酸奶产品包装上标注碳足迹信息。图源:Oatly
对产品本身来讲,产品碳足迹是指其在全部生命周期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的总和,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碳排放核算体系是将其分为三个范围(scope):范围一(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围二(电力产生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和范围三(上下游温室气体排放)。
不过,在碳中和这场持久战中,计算碳足迹只是进入资格赛的门槛,从计算碳足迹到推动减碳策略的过程中,还有相当大的鸿沟需要迈过。
当碳足迹成为出海必选项
零碳概念爆火,但如果从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来看,所有产品都是有碳排放的。
特别在新能源领域,受到一些产品宣传的影响,很多人会把新能源和零碳概念联系起来。
“把火电换成光伏、风电,从而实现零碳。”实际上这个概念有失偏颇,甚至有“漂绿”之嫌。
碳足迹追溯涉及两个重要点,一是全生命周期,二是向上追溯。虽然这类产品在运行阶段碳排量极低,但是产品碳足迹覆盖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范围,只要产品涉及生产制造,就一定会产生相应的碳排放,只是量多量少的问题。
例如,生产200GW光伏组件大约需要消耗60万吨高纯晶硅,而生产这些硅料将产生1050万吨碳排放。
一台风机从原材料开采到生产、加工、制造,再到出厂也会产生约2000吨的碳排放。
光伏的原材料之一多晶硅。图源:维基百科